觀點丨裁判部門“裝睡”,成就了阿森納定位球
本文字數|1488字
建議閱讀時間|5分鐘
本文作者:基思·哈克特
英格蘭前著名裁判,前英超職業裁判公司總經理
足球有明確的規則,但規則和人一樣存在漏洞,因此有規則就自然不乏鉆規則漏洞之人。我們都知道定位球如今已成了阿森納的重要得分手段,但哪怕在英超時代,他們也并非定位球戰術革命的開創者。早在20年前,穆里尼奧就已經在切爾西做起了同樣的定位球試驗。差別在于,當時的英超職業裁判公司(PGMOL)對禁區內對抗還有著追責底線,但如今卻淪為簡單的口頭警告——于是阿森納成了最大的受益者。

對于親歷過那個時代的我而言,穆里尼奧當年帶給英格蘭的不只是戰術革命,更是一種對灰色地帶的精密利用。他的切爾西率先使用“激進定位球防守”:球員在人群中穿插、掩護、推搡、阻擋門將,禁區成了摔跤場。PGMOL早知不對,卻不敢觸碰。潘多拉魔盒由此打開——角球成了無休止的肉搏戰。
很快,全聯盟都學會了這套把戲。防守拉拽、進攻阻擋,裁判一律視若無睹。如今的英超角球,更像橄欖球爭球:球員互相抱摔、扯衣服、搶位卡身。更離譜的是,這種行為已被“正常化”——球員照做,教練照教,分析師研究哪位裁判最寬容。按照《足球競賽規則》第12條的標準,每個角球幾乎都暗藏數次犯規。
第927期《足球周刊》現貨熱銷中
別怪裁判無能,他們早已陷入形式主義。角球前喊停、口頭警告、再示意開球,然后大家照舊拉扯。這套“走程序”的儀式毫無意義。聰明的球員早就心知肚明:聽訓誡時點頭,球一開出就立刻抱人。這樣的做法風險為零,收益無窮——默守陳規反而會對自己造成不利。要改變,PGMOL必須讓裁判承擔責任并且真正落實規則——不僅僅只是無關痛癢的口頭教育,而是果斷判罰任意球、點球。只有代價真實存在,行為才會改變。
賽季初,PGMOL信誓旦旦要“嚴打”定位球犯規。結果賽季過半,禁區內亂成一鍋粥幾乎成了每場比賽的必備要素。角球仍亂成一團,而最懂得在寬容邊界內行事的球隊——阿森納——穩穩得利。

在阿爾特塔帶領下,阿森納把定位球研究成科學。他們精準計算裁判的容忍度,精心設計掩護路線、阻擋戰術、對門將的干擾,一切動作都在臨界點游走。毫不客氣地說,這些動作和所謂的“精密戰術”放在十年前都會被吹罰犯規,但如今卻能換來進球。數據不會說謊:本賽季阿森納的定位球進球數已經達到12個,冠絕英超。
必須聲明,我并非在指責阿森納作弊。相反,他們只是聰明地利用了PGMOL的“不作為”,為自己謀利。即便這件事中存在錯誤,那錯也不在俱樂部,而在制度。問題是,這讓英超的競爭變了味。阿森納重金聘請定位球專家尼古拉斯·若弗爾,把這個環節工業化。其他球隊若不愿或無力效仿,就只能吃虧。結果聯賽形成了畸形的激勵:不是獎勵創造力,而是獎勵誰更敢碰底線。

要恢復公正,其實無需新規則,只要嚴格執行舊規則就行。PGMOL必須立刻采取行動,盡管他們的改變會遭受非議,比如第一批遭受定位球失球的球隊會憤怒,媒體會叫嚷“破壞比賽”,社交媒體會爆炸。但作為執法部門,PGMOL必須挺住。只要讓違規者感到痛,問題自然迎刃而解。
英超如今的角球亂象,是一場赤裸裸的監管失敗。阿森納的高效值得尊敬,但他們的成功也暴露了規則執行的空洞。足球不該在每次角球時都像橄欖球混戰。霍華德·韋伯和PGMOL曾承諾要整治——現在,是兌現諾言的時候了。為了公正,也為了阻止這項運動在向橄欖球發展的不歸路上越來越遠。

本文作者:基思·哈克特
編譯/朱淵
本文原載于第926期《足球周刊》
發行日期:2025.11.10
圖片源自于網絡
《足球周刊》2026年度征訂開啟
第928期《足球周刊》上海海港
中超冠軍封面特別版預售開啟
附贈上海海港冠軍海報
第926期《足球周刊》現貨熱銷中
第925期《足球周刊》現貨熱銷
附贈奧斯曼·登貝萊金球獎紀念圖冊


上一篇:TA前瞻北倫敦德比:過去三年阿森納已逆轉局面;本場槍手不敗
下一篇:返回列表
